32人顧9萬路樹 北市試辦科技巡檢

32人顧9萬路樹 北市試辦科技巡檢

新北景觀處推動樹木修剪認證課程,從事樹木修剪人員均先上課,再考取景觀樹木修剪技術合格證,此證在北北桃都被認證。記者江婉儀/攝影

台北市有9.2萬株行道樹,每5年一次全麵性健檢,高風險樹木提高到每年1次,仍難以避災,近年多次發生路樹倒塌致人死傷意外,公園處行道樹巡查編製有12人、委外人力20名,32人要徹底執行人工巡查力有未逮,今年試辦光達監測,鎖定人潮車流多且樹木風險度較高主要道路,監測為期6個月,節省巡查人力,也能精準掌握樹木生長變化。

北市公園處統計,2021年至今年5月底因行道樹傾倒導致傷亡累計有1死10傷,目前每5年辦理1次行道樹全麵性健檢,委托專業廠商做安全評估,並針對各風險等級的行道樹,進行不同頻率的追蹤健檢,高風險每1年1次、中風險每3年1次、低風險每5年1次。

台北市行道樹巡查維管為公園處園藝工程隊權責,公園處說,行道樹巡查團隊中,機關編製人力加上委外人員共32人,每年委外巡查經費約1230萬元,近年有逐年增加經費。

公園處坦言,行道樹數量龐大,如以人工方式進行樹木巡查仍力有未逮,今年開始試辦光達監測,針對人車密度高、高風險樹木多的路段,如中山北路一段(長安西路-南京西路)進行光達監測。

光達監測方式包含固定式、手持式及車載式3種,監測為期6個月,最終比較各式光達實際應用效果,盼能節省巡查人力負荷,也及早發現樹木生長變化。

新北有7萬3千株行道樹,樹木管理由各區公所處理,均有委外廠商協助,各公所經費不一,三重、板橋一年護樹經費5、600萬,偏鄉僅2、300萬。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說,台北市有任何狀況容易被立即揭露,新北幅員大,路樹突倒伏也是有,隻是近1、2年沒被關注。

吳孟玲觀察,近年台風少侵入雙北,較大挑戰是豪大雨,平時就要強化樹木根基,規畫夠大樹穴,才是根本之道。

新北一名承包廠商表示,路樹修剪時會順便做健康檢查,目測灌木的樹葉、樹根有無異樣,發現顏色黯淡或抓地力不夠,就立即通報景觀處。

園藝公司王姓業者說,樹不會突然倒塌,通常是生病已久,狀況不好卻沒被發現。如何觀察樹有無生病?他說,如果樹葉較稀疏、顏色不像平常翠綠,或靠近根處呈現深褐色,有異狀就要進一步檢查。